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項目簡介:
針對物聯網技術應用和RFID多標簽識別檢測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該項目研究了RFID技術領域的重要支撐和瓶頸技術,從提升RFID多標簽識別性能和性能穩定性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多年深入研究和技術攻關,取得了顯著的科技進步成果。
一、項目提出的創新技術和解決的問題
1、研究提出了碰撞樹算法(CT),解決了RFID多標簽識別效率瓶頸問題。項目研究首次將RFID多標簽識別效率提高到50%,打破了國際標準ISO/IEC、EPCglobal 系列采用的RFID 多標簽識別算法的理論最佳識別效率限于34%-36.8%長期存在的效率瓶頸。
2、項目提出了RFID 多標簽識別防碰撞算法穩定性分析評價技術方法,完善了RFID 多標簽識別算法性能分析評價指標體系。解決了現有國際標準主要從識別效率、識別速度、時間復雜度、通信復雜度等方面進行算法的分析評價,沒有考慮標簽集合、標簽編號、應用場景等因素對識別性能的影響的問題。該項目提出的識別算法,滿足了流水線生產、自動化控制、實時數據采集等RFID應用系統對標簽識別時間和系統能耗等性能指標定量控制要求。
3、項目提出了二元確定性原理和二元確定性碰撞樹算法(ICT),以及標簽編號連續度的概念和計算方法。該算法針對生產、運輸、物流等應用領域RFID標簽編號的分布特征,以及批量貨物盤存或出入口檢測中對批量RFID 多標簽高速識別的要求,將編號連續分布狀態下的RFID多標簽識別效率提高到接近100%,縮短了貨物檢測識別的滯留時間,提高了生產控制應用系統的吞吐率。
4、項目提出了抗捕獲碰撞樹算法(GCT),解決了復雜RFID 應用系統中捕獲效益、環境干擾等不確定因素造成標簽漏讀和標簽隱藏問題。研究提出了雙響應機制和雙響應碰撞樹算法(BCT),將RFID 多標簽識別過程中閱讀器的查詢次數減少了一半,降低了標簽識別系統的時間開銷、通信開銷和系統功耗。
5、項目提出了動態碰撞樹算法(DCT),成功解決了動態RFID 系統中標簽識別不完全的問題。當識別區域內待識別標簽數量不超過識別系統最大工作負載時,DCT 算法的識別率達到100%。該算法采用性能穩定的碰撞樹搜索機制,解決了傳統動態識別算法隨機搜索機制造成的標簽識別率低的問題,物聯網動態多目標快速識別技術和動態RFID 多標簽識別技術推向了實用化階段。
6、項目建立了RFID技術和數字水印集成識別應用系統,發揮RFID技術、條碼識別和數字水印技術的優勢,解決了產品快速檢測和貨柜智能盤點,以及手機識讀和安全防偽等終端應用問題。
二、項目取得的成果
項目共取得4 項國家發明專利, 2 項實用新型專利,獲得了5 項軟件著件權,發表了15 篇科研論文,其中SCI 收入6 篇,EI 收錄7 篇,制定并發布了1項國家標準,1 項聯合企業標準。研究成果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受到國內外專家廣泛關注,中國科技日報以“射頻識別(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獲突破”為標題對研究成果公開報道。
三、項目的推廣應用
相關技術成果在珠寶質量管理、貨品管理、智能售賣、倉儲管理等行業和領域取得了廣泛應用。近三年累計新增銷售:49681.21 萬元,新增利潤:5869.08萬元。
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項目簡介:
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試點3年來與省標準化院通力合作,制定了地方標準15項,內部標準58項,采用國家、行業、地方標準40項,形成了涵蓋交易受理、交易組織、交易評審、交易監督等關鍵環節的四川省特色公共資源交易服務標準體系,共計113項標準。
項目對國內和省內公共資源交易標準化現狀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研究成果在四川省省本級及全省21個市(州)、153個縣(市、區)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上得到了推廣應用。通過3年時間的應用,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的服務環境得到了優化、服務功能逐漸完善、服務質量大幅度提升,產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項目簡介:
項目針對檸檬苗木繁育、栽培管理、園區建設、鮮果采收、貯藏和運輸、鮮果品質劃分等檸檬生產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開展標準化研究,旨在利用標準化原理對檸檬選苗、種植、病蟲害防治、施肥、生長環境及樹種管理等內容進行技術規范,有效指導和提高了檸檬種植戶及基地的栽種技術和管理水平,促進檸檬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效益化發展。
根據檸檬生長特性以及自然生長條件,項目組進行了一系列技術總結和攻關,針對性的提出了影響檸檬生產的系列標準化技術規范要求,制定了《安岳檸檬栽培技術規范》、《安岳檸檬建園技術規范》等5項四川省地方標準。標準內容具有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為檸檬的科學化種植和規范化管理給予了積極引導。同時,以《安岳檸檬等級規格》地方標準為藍本形成的《檸檬》國家標準,不僅填補了國家標準空白,更進一步提升了安岳檸檬的國內外市場影響。
項目研制期間及完成后,通過建立縣、鄉(鎮)、村、社、戶“五級”生產管理體系,促使項目研究成果得到有效實施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我省檸檬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障。安岳“標準化”經驗和模式不僅帶動了川中周邊地區的檸檬產業發展,也對國內重慶、廣東、云南等檸檬種植區產生積極影響,促進了當地檸檬產業的健康發展 。
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項目簡介:
政務服務中心作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設立的政務服務機構,具有為本級人民政府所屬部門和機構提供集中受理、辦理行政許可、行政審批服務、公共服務的功能。項目針對政務服務中心這種公開透明、集中辦理的服務模式,將標準化原理與方法引入行政管理中,構建一套完善的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旨在利用標準的形式對服務行為進行規范,把政務服務中心工作的目標、要求、方法和過程用定量、統一、規范的標準確定下來,保持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全面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
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項目簡介:
《行政權力事項編碼技術標準研究》是我院標準化研究的重要項目和科研創新,填補了國內空白,項目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項目在充分了解行政權力部門在電子政務應用需求的基礎上,對行政權力事項編碼規則進行了研究,在標準領域對“行政權力事項”率先進行了定義,首次提出了事項本體代碼、事項辦件代碼、行政權力主項、行政權力分項的概念,并將組織機構代碼納入編碼,實現了每一項行政權力事項在實施中的唯一性和在電子政務服務平臺應用的一致性。項目形成的成果——《行政權力事項編碼規則》四川省地方標準(DB51/T1329-2011)在我省省、市、縣三級具有行政權力的部門廣泛應用,為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實現全省電子政務互通互聯、數據共享奠定了基礎,對促進政務公開、改善公共服務起到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所獲獎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項目簡介:
根據四川省游樂行業的多年實踐和現有實際情況,為促進我省游樂行業的發展,推動四川旅游經濟的增長,規范游樂設施企業生產與管理,提高游樂設施設備安全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我省游樂行業健康、持續發展。本項目在充分總結和提煉的基礎上,首次對大型游樂設施安裝的全過程中涉及安全質量的重要環節和步驟提出了要求,即對基準確定、結構裝配、機構安裝、玻璃鋼件安裝、管道安裝、焊接工藝、電氣設備安裝作了詳細規定。為排除安裝過程中和使用中的安全隱患,在安裝前的施工準備一章中特別強調和突出了對安裝施工方案的編制、安裝前技術交底、安裝人員資質等要求的規定。其中,現場安裝條件、基準確定、關鍵部件的焊接工藝等技術首次集成納入標準中,制定了國內首個《大型游樂設施安裝通用規范》(四川省地方標準DB51/T 681-2007)。
標準自2007年5月正式實施后,企業貫徹、執行該標準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5年來全省沒有發生因安裝質量導致的游樂設施事故,特別是“5.12”汶川大地震中,依據標準安裝的98臺設備未出現安全隱患,而標準執行前安裝的設施有26臺發現了安全隱患。標準的制定、發布和實施,降低了游樂設施安裝、維護成本,提升了游樂設施的有效運行率,提高了游樂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了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